首页 >  资讯 >  详情

王传福,可以哭了

2023-08-13 05:55:06来源:南方Plus

本文收录于#产业面孔#

“2019年是比亚迪最艰难的一年,当时的比亚迪只有一个目标,就是‘活下去’!背后的心酸和不易,只有我们自己更清楚。”


【资料图】

站在第500万新能源汽车下线的现场,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说起了故事,这一次,他比以往所有在镜头前的时刻都更动情。话音未落,他眼中泛起泪花,难以自抑,抬手捂了捂口鼻。

长达十余秒的掌声过后,王传福哽咽着说道:“虽然难走,我们仍然坚持走了二十年,这是比亚迪造车的故事,也是中国品牌造车的缩影。”

不论是在社交平台上,还是接受媒体采访时,王传福一向都是儒雅冷静自持的绅士形象,这一次,他内心的复杂情绪却不断外现,喜悦,激动,感慨,二十年破冰的艰难,“豪赌”成功的后怕......

这一次,王传福可以哭了。

入行者30余几?

2003年年底,王传福约现在的比亚迪副总裁、总工程师,当时在某公司主抓汽车设计研发的廉玉波谈了一个通宵,激情四溢地讲着他的造车原因、思路。提到日本人中国人造车都需要用人工造模具,两者的成本差距高达400%的时候,王传福显得更加兴奋:“在电池领域比亚迪仅用30%的成本优势就击败了索尼、三洋,汽车有400%的成本优势,我们没有理由打不倒国外企业。”

后来廉玉波回忆:感觉王总对汽车的挚爱,对汽车的投入,包括他的思路,我认为他会成功,所以我加入了比亚迪。

2003年,在电池行业站稳脚跟的比亚迪收购了濒临倒闭的西安秦川汽车,开始了造车之路,业内业外、股民和吃瓜群众对此“举双脚”支持,王传福说:“在进入汽车行业的第一天,比亚迪的股价就跌了20%,资本市场给我们狠狠地泼了一盆冷水。”“各种质疑和嘲笑扑面而来。”

彼时,在经过以市场换技术的合资合作起步阶段后,我国汽车产业出现爆发式增长,多家民营企业想大显神通,或是入股,或是收购有许可证的汽车企业,杀进了汽车行业。有报道称,截至2003年,进入汽车行业的民营企业有30多家,福田、比亚迪、万通、华翔、中大、华普、长城、华泰、众泰、吉奥、青年……大多数现在都已经看不见姓名。

当时王传福说:“我相信未来10年比亚迪一定会成为中国一流的汽车企业。关于什么是一流我暂时卖个关子,但是我要告诉你的是我们的目标很大。我们在电池领域已经击败了好几个世界一流的知名品牌,明天也将超过三洋成为业界的霸主。汽车也是制造业,我相信我们也一定会做强。”

王传福前瞻性十足地判断,新能源汽车将成为能源结构转变的需要,看似遥远,却是为能源和环境承担的社会责任,他说:“作为电池业的顶尖企业,我们不承担这个责任谁来承担?”但特斯拉在2003年成立,全世界的道路上看不见一台成熟的电动汽车。一个做手机电池起家的企业,收购一个燃油车工厂,就能做出电动汽车吗?

漫长的证明题

自此、比亚迪开始做一道证明题,首先要证明自己能不能造车。燃油车F3是个经典实践,外形被指责复刻丰田花冠,定价压低一半,2006年狂销63153辆,但漏油漏雨、侧倾等质量问题的投诉并不少。

后来的几年,比亚迪被指责品控差、设计丑、抄袭等等,营收增长停滞,利润大下滑,股价下跌。王传福曾说,2009年的时候,内部会议99%的时间都是谈产能,只留下最后两分钟说质量。而在2011年10月的一天,王传福早早端坐在会议厅等待媒体造访,长达近三小时的沟通中,他多次坦承自己“在策略上犯了错”,当时有媒体感叹“从未见过王传福这样低姿态”。

造车水平受到质疑,品牌美誉度一落千丈,这也是王传福在本次回忆中不曾明言的至暗时刻。而比起跨行造车的踉跄学步、头破血流,新能源汽车的证明题更难,因为是真正的“前无古人”。

2008年比亚迪发布了全球首款量产插混车型F3DM,直到2020年,现在常说的DM-i超级混动技术出现,这意味着比亚迪的技术真正开始成熟,与此同时插混市场才有所起色。这中间,就是漫长且看不到回报和结果的投入。王传福说:“即使走错了,我也认了!”

从第一辆到第1000万辆新能源汽车,中国用了14年。作为最早的参与者之一,王传福有话要说。从1000万辆到20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,中国用了不到一年半,王传福也有话要说:“为了这几年,我们准备了20年。”

“曾经,我们也怕等不到‘春天’。”2017年到2019年,比亚迪连续三年利润大幅下滑,2019年净利润只有19亿元,但是那一年,比亚迪在研发上“咬牙投入了84个亿”。“很多人笑我们,这是在‘烧钱’。”说到这里,王传福又哽咽了。

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,但这次老王有泪值百亿,为最苦最难的时候,也为最苦最难的坚持。这次可以哭了,庆幸吧,终于迎来了春天。

【文字】南方+记者 魏泓泉

【海报设计】潘洁 谭唯

【统筹】马华

【策划】陈韩晖

【出品】南方产业智库 南方+产业新闻部

【作者】 魏泓泉;潘洁;谭唯

南方产业智库

关键词:

[ 相关文章 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