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 资讯 >  详情

今日观点!南京溧水:以“特色田园”金钥匙 解锁乡村振兴“新密码”

2023-04-24 22:52:15来源:宁夏新闻网

龙虎网讯(记者 饶雨桐)春日,踏入溧水广袤乡村,视野所及,皆是一派土肥水美、业强富民的好光景。以“红色名村”打造乡村示范样本、让“空壳村”走出特色产业实心路、从老旧村庄“华丽变身”为美丽乡村……近年来,溧水农业农村局以“建设特色田园乡村”这把“金钥匙”,正持续破解出“底蕴足、特色明、田园美”的乡村振兴幸福密码。

底蕴足 红色名村打造乡村建设“好样板”

在溧水,有着众多拥有丰富历史底蕴的“红色名村”:李巷、里佳山、曹庄。而如今,它们又多了另一重身份:溧水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“先行探索者”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道路上,如何打造独特且有价值的村庄印象?“盘活”红色资源,挖掘历史底蕴,以诸多红色名村打造乡村振兴“样板”示范区,正是溧水给出的“参考答案”。修葺历史故居、打造实景互动、创新红色街区、设计配套民宿……溧水区以红色文旅的创新运营,希望更多人能在红色场景中产生情感、记忆共鸣,更好传承红色基因,提升乡村影响力、知名度。

如今,溧水的“美丽乡村”,既有红色革命故事,又具当代蓬勃风貌。

众多游客往来瞻仰于陈毅、江渭清等新四军将领的旧居间,共同重温、铭记那段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;白墙红瓦、碧水环绕间的村居错落有致,主客共享着这份经历时光洗礼后的风雅古村。红色记忆,已走出了“历史深巷”,深深融入乡村发展的肌理之中,成为溧水特色田园乡村创建的新标杆。

特色明 农文旅融合擦亮产业发展“金招牌”

怎样真正让特色田园乡村的“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”?近年来,溧水因地制宜,积极探索各村庄产业特色,促进“农文旅”融合发展,让一批精品乡村迎来了“发展生机”。

又至蟹苗下塘好时节。作为“螃蟹养殖第一村”,在溧水晶桥镇水晶村,300多户农民依托螃蟹养殖走上了“致富幸福路”,2022年户均纯收入可达10多万元。以蟹为媒,水晶村还搭建了集蟹文化传播、蟹田旅游、产业展示为一体的风情游览区,“水晶宫”螃蟹之乡的美誉正广为流传。

以生态打底,溧水同步擦亮绿色农业“金字招牌”,芝山村曹庄,便是其中一个生动案例。依托肥沃的富硒土壤,芝山村曹庄打响了健康农业这一激活全村经济的产业“发展牌”。从昔日农田大面积抛荒,到富硒大米,富硒水果、富硒贡茶、富硒蔬菜备受欢迎,农业生态有机循环加速,芝山村曹庄有效带动了村民致富与集体增收。

沿着石板路,走进有着千年悠久历史的石山下村,可见包含刘氏宗祠、村史馆、中国供销社博物馆在内的地标性建筑。以“还乡再造”为理念基础,溧水将石山下村重点打造为乡村度假旅游点,创新多元乡村特色文旅产品,让游客在此找回记忆,留住乡愁。

在全面强化特色田园乡村规划大布局之下,溧水区共建成12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,373个美丽宜居乡村。一村一品,一镇一特,古老村镇,重获新生。

田园美 人居环境优化打造乡村生活“新天地”

“现在环境比以前好多了!我们住着很舒心!”走进溧水石湫街道李在凤村,宽阔的马路直通农家,青砖黛瓦的民居错落有致,新建的公厕整洁如新。李在凤村的蝶变,正是溧水推进乡村公共环境治理,“扮靓”乡村人居环境的缩影。

近年来,溧水区不断深化厕所、污水、垃圾“三大革命”,实现了特色田园乡村面貌由“局部美”向“全域美”的华丽转身。从前泥泞的乡村小路,如今变成“观景大道”,公路网已实现了“四级公路”全覆盖格局;大力推动农村垃圾减量化、资源化、无害化处理,垃圾集中收运处理、垃圾分类已达到全覆盖;667个自然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,使得95%以上的农户实现了从“污水靠蒸发”到“清水绕人家”的美丽愿景;建成农村公厕1100多座,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已达99.99%,厕所粪污得到处理或资源化利用达100%……

以“治”为要,溧水让“老家底”焕发“新光彩”,一幅“生态美,农民乐”的美好生活画卷正徐徐展开。

“天生溧水,何必远方。”溧水,这颗百里秦淮源头的明珠,一首关于“特色田园乡村”的鱼米欢歌正在唱响,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美好发展实景,已然来临。

关键词:

[ 相关文章 ]